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尊重观众 不该是单向的

当时看完还是挺喜欢的,联系上陈老爷子自己的经历,看得是很爽的,很释然很解气。只是隐隐的觉得有点怪,一直没想明白。断断续续看了些对于原版话剧的描述,好像明白点了。 听说的,话剧比较大的差别:金啸天醒过来就去唱了,并不知道那些小九九,意外地整套班子在配合。而且话剧拜祖师爷是面对现场观众的,相当于某种单向的,从创作者良心出发的,对观众的尊重。 把戏班心里那杆称藏起来,反而有大家都懂的心有灵犀。电影里又没有拜观众这一挂,祖师爷直接成抽象第三方了,还挑明是坚持“祖宗之法”,就很怪。 像是在宣扬某种艺术创作垄断——艺术是很“神圣”的,只有我们“艺术家”能创作,观众不管你们什么身份有什么意见,都下里巴人,别来干扰我搞艺术。 不知道是误会,还是真就这么个中心思想,只是电影挑明了 退一万步来说,拜神是在拜观众,也不太对劲。观众也不是抽象了的“神”,尊重观众不应该是单向的。 观众有意见有想法,是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听取,在创作上做出改变的。尊重是相互的啊,哪有一种亘古不变的“艺术神”“观众神”给你拜。单纯守着自己抽象的所谓“艺术家的良心”而脱离观众,作品慢慢也变得抽象没人懂,这大概是迟早的。前车之鉴挺多,创作者初期也算半个观众,可能不严重,但是随着逐渐“专业”,作品也就越来越看不懂。就是没想到,当年开创小品、拍短视频的开路先锋,陈老爷子,也开始保守。 就算把“艺术”就局限于片子里的京剧,不算现代京剧就建国前的,那也是不断创新改变,而且会在相应节日哄观众喝彩的,怎么就成了“祖宗之法”不可变,不让改动了呢?京剧本身也是多种戏剧融合而来的,一尘不变的东西哪一个长得了的? 尊重观众不该是抱残守缺,应该互相碰撞出新花样,应该喜闻乐见。单纯守着那些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用?最后只能酸溜溜说句,“我们祖上阔过”?

上一篇:走れメロス

下一篇:伟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