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网味电影”:短视频对传统电影创作的影响—以《长安的荔枝》为例

3.5,看了之前一个up梳理情绪化电影想到的,互联网对传统影视冲击,正文第二段完全借鉴那个视频。 随着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兴起,无疑对传统院线电影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纵观近期票房较高的院线电影,从《哪吒》到《浪浪山小妖怪》再到《长安的荔枝》,无论其叙事手法亦或是剪辑方式,无一不受到互联网短视频的影响。 从叙事方面来说,比起“讲好故事”,这三部电影更像是一种情绪的输出,在当下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共同作用下,“普通人”这一叙事主题被无限放大。《浪浪山小妖怪》和《长安的荔枝》尤甚。二者同样突出了一种“努力的无意义性”,《长安的荔枝》中,荔枝历经千辛万苦运抵长安,但贵妃甚至都没有品尝一颗。正如同《浪浪山小妖怪》中以小猪妖为代表的妖怪们冒名取经却不知“取经为何”,李善德的荔枝转运过程同样是在为一个不被在意的目标耗尽生命。两部作品同样在讲述小人物的悲剧——拼尽全力的奋斗,最终沦为权力的游戏中的一粒尘埃,去年春节档电影《年会不能停》同有此意。这样的叙事方式是社会经济的共同选择,在当今经济增速放缓,就业愈发困难,职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三部电影以一种职场寓言的形式出现,指向当代年轻人所存在的生存焦虑,引发年轻人(或许是电影主要消费群体)的广泛共鸣。这种创作取向深深根植于当下的互联网文化,敏锐的捕捉到年轻人在高压社会下的生存焦虑和自我解嘲需求。 同时,在短视频“快节奏”、“强冲击”,“重情感”等一系列特点的冲击下,电影的叙事结构明显加快,通常情况下,传统电影需要15-30分钟来构建人物关系和人物背景,而以《长安的荔枝》为例的一系列电影,在开篇便抛出了李善德被迫接受“荔枝使”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构建出核心矛盾,做到“开场即高潮”。在场景转换和情节推进密度上也有明显提速,李善德规划荔枝运输的路线被简化为一系列快速切换的蒙太奇镜头,不同官僚部门之间的推诿则是通过简洁的话语拼接进行呈现。 在结构方面,《长安的荔枝》被拆解成多个独立的叙事单元,如几次运输的过程,每一次其中都含有情节的跌宕起伏,这些叙事单元即可以被拆解为短视频在平台上进行传播。也可以组合成为完整的长篇叙事。 微短剧常常使用的“钩子技巧”,在《长安的荔枝》中同样得到体现,在电影里,往往一个问题刚刚得到解决,另一个问题就接踵而至,几乎在每一个情节的结尾都设有悬念,能够使观众保持高度的关注,譬如说李善德刚刚解决荔枝的冰藏问题,又面临水路运输问题的挑战,看似一切都完美解决,又面临着由“逃驿”而引发的新的问题。通过这些“钩子”构成故事发生发展的动力,而并非传统电影中的人物动机和性格成长。从好的方面来说,这种叙事技巧能提升观众的粘性,但也面临着人物塑造的浅表化以及主题深度的削弱问题。 从镜头语言来看,《长安的荔枝》大量使用主观镜头和特写拍摄,李善德在荔枝运输的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大多通过面部特写的方式直接传达其焦虑,与短视频博主面向镜头进行讲述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长安的荔枝》在色彩的使用上大多采用高饱和度的色彩呈现,岭南果园的绿意盎然和鲜红的荔枝形成色彩上的强冲突强对比,官僚体制的腐败通过夸张的服装、道具,乃至场景进行渲染。降低了观众在解读上所需的门槛,却也削弱了传统电影视觉语言所带来的独特美感。 从选题到叙事结构再到电影语言,短视频对传统电影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一方面,短视频的渗透可能导致电影失去其原本的“韵味”,当电影迎合短视频所培育出的视听习惯的同时,也有丧失其作为独特艺术形式的地位的隐患。另一方面,短视频的注入为传统电影也带来了新的活力,其扩大了传统电影的观众群体,可供传统电影吸收短视频的活力与敏感。 “变”与“不变”,或许是当下电影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上一篇:3日短剧热度榜:《此世人间不相逢》连续第一,大盘热度4522万

下一篇:二刷《震耳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