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06 23:48:29
历时一个夏天加上半个秋天,刷完了这部史诗巨作。《大明王朝1566》谈不上是什么严谨的历史剧,全剧的情节大半是出自编剧的虚构,但这部剧最‘中国’,最能体现‘人性’。几千年的专制帝制是如何运作并孕育衰败的?传统的官僚是如何生存的?中国传统人际社会的痼疾在哪里?这部剧讲的很清楚,很有智慧。每个人的认知、身份不尽相同,但只要能看的进去这部剧,都能得到不小的启迪。 嘉靖堪称几千年专制君主的代表性人物,精通于玩弄权术。他毕生坚持的一套手段就是‘长江黄河论’,清官是长江,贪官是黄河,但既不能让长江泛滥,又不能让黄河泛滥,驭下术的秘诀就是保持势力的平衡。为此,他先倒‘清流’杨继盛、夏言,又倒‘贪官’严嵩父子。任何人都不是他的心腹,都牢牢的受到他恩威并施的控制。但他也是父亲,也是爷爷,对自己身边的人又是有着近乎可爱的一面,只是这些都与百姓无关。 嘉靖时代官场的逻辑是:‘天下无不是的君父’。好名声皇帝要占,责任都归别人担,久而久之,嘉靖自己也觉得自己这一套是‘文景之治’。严嵩等‘贪官’存在的价值,就是给嘉靖背黑锅,干坏事,而‘清流’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制衡严嵩,必要时扳倒严嵩甚至成为新的严嵩。正因如此,朝野上下,人人脱不开党争。 百姓在宫廷的政治生活中是失语的,嘉靖嘴上说着要体恤百姓,实际上整日搜刮民脂民膏花在自己身上。严党的心中更是没有百姓,这一干人为了完成‘改稻为桑’的政治任务,竟然不惜炸开闸口,毁堤淹田,让无数百姓在睡梦中横死。至于清流,他们也谈不上什么‘清’,对于毁堤淹田,张居正表示‘让他们闹’,正好为自己一党提供了扳倒严嵩的借口,徐阶家中更是大肆兼并无数百姓田产,比起严嵩不遑多让。严嵩一党与清流一党,本质上是一路人,是没有什么两样的专制主义下的权力野兽,至于嘉靖,更是‘兽王’,剧中关于嘉靖情绪的表达,都用虎啸加以渲染。百姓的穷富安危无人在乎,皇帝和专制官僚们在乎的,只是如何在不逼反百姓的前提下榨出更多的民脂民膏来。 海瑞面临的就是这一局势,海瑞是儒家伦理价值观里的完人,他是真正践行‘节用爱民、君舟民水’这一价值的。海瑞卷入改稻为桑一事时,坚持一切按照大明律法执行。全剧的高光时刻,也是海瑞在目睹百姓冻死之后向嘉靖上了《治安策》,成了朝中唯一一个为民代言的人,毫不留情地批评了这位专制君主,直陈百姓之惨状。这一道上疏打破了嘉靖‘文景之治’的美梦,让他大怒,但嘉靖不是无能之人,他知道现行体制的弊病,只是不愿改变,他最终留下了海瑞一命,让他辅佐自己的儿子隆庆皇帝改制。但海瑞毕竟不是启蒙运动的先知,他的所作所为都从‘忠孝’出发,发自内心地忠于君父,顺从母亲,导致自己妻子儿女相继离世,无家可归。 专制官僚们人人皆知,大明有着社会危机的社会危机。藩王是社会的最大寄生虫,官僚成了为皇帝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人,地方上土地兼并加重,很多农民无家可归。政坛里却几乎无人在意民生疾苦,他们更关心出现了问题谁来背锅,更关心自身的统治如何更加稳固。海瑞几乎是唯一的逆行者,但他不可能触及到这个社会的本质问题,无法动摇庞大权贵阶层的既得利益,所以‘海青天’像流星一样划过中国历史的夜空。 这部剧的一大妙处,就是全剧的大小人物,无一庸碌、蠢笨。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里做着理所应当的事,也都被明朝政坛的一张大网困住,就连皇帝也无法脱身。但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同情剧中的严嵩、郑泌昌等人。这是因为我们观众在看这部剧时要想到,不能把自己代入到封疆大吏、太监甚至皇帝王爷的视角,而要把自己代入到老百姓的视角中。尔虞我诈与百姓无关,吃苦受难时才轮得到农民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被儒家思想束缚的父子之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