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电车难题的双重标准”、“主角视角的道德豁免”和“个人与集体责任的转嫁”

电影展开是经典的电车难题:行星吞噬者以地球存亡为要挟,要求神奇四侠交出他们的新生儿。四侠选择不交出孩子。当世界人民得知此事,纷纷在四侠楼下抗议 “为了你的孩子牺牲我们全地球,你怎么这么自私”、“我们的孩子不是孩子吗”、“我们也有Family”

于是隐形女紧急下场公关,影片中途隐形女的演讲,本应是电影的高光时刻,但随后的剧情发展,我却感到一种强烈的违和感挥之不去。

演讲的内容按照顺序简单概括:

1、自己来自破碎的家庭,母亲车祸去世

2、然后讲到自己要为某些更崇高的事物而战

3、不会为了世界牺牲孩子,也不会为了孩子牺牲世界

4、WE ARE FAMILY!要一起面对,一起战斗,一起战胜

前两句都是和观点无关的不知所云,第三句突然给出观点,第四句很重要,后面单独分析。

我不聊这个演讲有多无厘头,观众有多容易说服,以及电影其他剧情细节硬伤。就聊这个演讲里隐藏的几个我无法忽视的问题。

一、电车难题的双重标准,15分钟变脸

电影其实设置了两个电车难题,一个是主角神奇四侠的选择,大家都意识到了,另一个是反派银滑的选择,大家容易忽略。

当“神奇四侠”做选择时:在小家(孩子)和大家(全球)之间选择了小家。

隐形女怀抱婴儿,直面抗议的民众,她的选择坚定而充满母爱光辉:“我绝不会为了地球牺牲我的孩子。” 此时,叙事镜头紧紧跟随她的泪光,背景音乐悲壮,观众有点头、有掌声、有落泪,电影全力引导观众认同:这是神奇四侠对家庭价值的捍卫,是不可妥协的底线。我不会说她自私还是伟大,电车难题正说反说都有道理,但马上神奇四侠会告诉你。

当“银滑”做同样选择时:在小家(自己的星球)和大家(其他的星球)之间选择了小家。

很快,我们得知反派使者银影侠的动机——她为了保护自己的星球和同胞,才不得已将吞星引向其他星球。这时,霹雳火的反应却是

“所以你为了自己的星球,让他毁灭我们的星球?你怎么能这么自私?”然后银滑痛哭流涕悔不当初。

Bro WTF?演讲完电影还没过15分钟,同一个选择,你电影的态度和评价怎么截然不同啊?我想不注意都难

我们主角选择小我,但我要求全世界都理解我们。你银滑选择小我,哎呀,这个银滑怎么这么自私啊。 那普通地球人能不能站在自己立场上职责主角主角自私呢?不能,不应该,NPC没得选

这里就暴露了叙事逻辑的虚伪:英雄的道德原则只用于要求他人,而非约束自己

二、 “主角视角”的道德豁免

电影采用了高度倾斜的 “主角视角” 叙事,让我不自主的想到导演之前的作品《旺达幻视》

旺达因为失去幻视的悲伤,跑到西景镇,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幻象,囚禁了整个小镇的居民,居民被精神控制,被迫和她演一出欢乐家庭喜剧。最后旺达释放了小镇居民,光谱却在最后说“他们不知道你牺牲了什么”把旺达一个恐怖分子的行为渲染得无比高尚无私。但外部客观视角看,这句话就显得非常刺耳和离谱:她牺牲了什么?继续奴役小镇居民的机会?

镜头只给主角的苦衷: 我们看到了苏珊作为母亲的恐惧,看到了旺达失去爱人的悲伤,她的每一个决定都有丰满的情感背景支撑。

大众的苦难只是背景板: 而被主角的选择所影响的“他人”——西景镇的居民、地球上可能被行星吞噬者毁灭的亿万生命——他们的痛苦是模糊的、集体的、没有面孔的。电影不会去展现一个普通地球人面对世界末日时抱着孩子发抖,也不会去刻画西景镇某个居民在魔法控制下精神被奴役的具体创伤。他们的苦难只是主角决策背景板上的一个数字。 他们的绝望,只是主角英雄茶话会的背景噪音。甚至被一个没有重点演讲就糊弄过去了。

当创作者沉浸在主角的视角中,并用叙事技巧不断强化其选择的正当性,却忽略了对其选择带来的外部性进行同等深度的审视时,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就会变得扭曲和双标。

而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不对称的, 强行想让观众代入主角立场,从而先入为主地认为主角的选择是“情有可原”甚至“唯一正确”的。强行接受导演的价值判断。 这种叙事手法的结果就是主角拥有道德豁免的特权。

三、高明的话术:“We are family”与责任转嫁

苏珊演讲最后一段让人看了不寒而栗,实在是太过阴狠。

在明确拒绝交出孩子(一个纯粹的个人选择)后,她话锋一转,宣称:“我们是一家人(指全人类),要共同面对,共同战斗,共同战胜吞星。” 这句话看似是团结的号召,实则是转嫁责任的魔术。前一秒,“家”还是她怀里的孩子;后一秒,“家”的概念就变成了全人类。

本来你怀里的孩子是你的“个人family”,这下世界一家了,你孩子这个“个人family”成了全世界的“集体family”了,全世界都要保护你的孩子了。 这个偷换概念的过程,完美地将“保护苏珊的孩子”这一 “个人责任” ,包装成了“全人类团结抗敌”的 “集体责任” 。她成功让全世界为她个人的选择承担风险。

耳熟吗? 这不就是某些领导最爱喊的集体荣誉吗, 这是一种典型的 “集体主义”包装下的个人主义。高喊“集体荣誉”和“共同面对”的真正目的,是让集体为个人的风险决策买单,将可能到来的毁灭性后果由个人承担转化为集体共担,从而在道德上绑架了所有质疑者。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及其代表的某种创作趋势)通过 “主角视角” 的叙事偏心,使得主角在面对 “电车难题” 时可以实行利己的双重标准,并最终通过操弄 “集体利益” 的话语,将个人选择的风险与代价转嫁给整个社会,同时还将自己塑造成团结人类的英雄。我怎么看都怪怪的。

上一篇:二十一世纪启示录

下一篇:传话人是一部非常细腻的纽约爱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