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用女性主义视角观看这部电影

脑内小人的设定还是蛮新奇的,将约会过程中男女双方复杂的内心戏可视化,感觉每一个在暧昧期拉扯过的男女,肯定或多或少都会有同感。我作为女性自然也是感受到电影中所展现的女性在约会中面临的矛盾张力——既渴望真诚连接又警惕性别脚本的束缚,既想表达主体性又难免内化男性凝视。 劳拉脑中的四个“小人”——女权主义者、浪漫少女、性感女神和叛逆少女——分别代表了女性欲望的不同维度。这种设定拒绝了将女性欲望单一化、客体化的传统视角,而是承认女性同样具有复杂、多元甚至矛盾的主观欲望。这种呈现方式与女性主义理论中关于“女性凝视”的讨论形成对话,挑战了男性作为欲望主体、女性作为欲望客体的传统电影范式。 电影中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片段:当劳拉犹豫是否要发生性关系时,她脑中的“女权代表”拍桌质问:“我们读了那么多女权主义著作就为了服务男性?” 这一幕真的是很深刻地展现了现代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困境——既要摆脱传统“好女孩”的束缚,又担心被男性物化或贬低。女性在性解放与自我尊重之间真的很难平衡,我们能够看到即使欧洲,已经到了后女性主义时代的地域,性别双标依然潜藏在亲密关系的细节中。 电影开场展示了劳拉为约会所做的准备:精心挑选衣服、调整灯光、反复化妆。这些细节呈现了女性在约会前典型的“身体管理”劳动,呼应了女性主义学者娜奥米·沃尔夫在《美貌的神话》中的观点:女性身体始终处于被审视和规训的状态。相比之下,男性角色的准备工作简单得多,这种对比凸显了女性在约会中承担的额外情感和身体劳动。

美貌的神话
7.6
[英] 娜奥米·沃尔夫(Naomi Wolf) / 2025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劳拉为约会投入的大量准备工作,比如挑选服装、布置环境、化妆等等,实际上是女性的一种无形的情感劳动和时间成本。这种差异印证了女性主义学者阿莉·霍克希尔德的观点:即使在现代约会中,女性仍然承担着更多的“情感劳动”,需要管理自己和对方的情绪,维持约会的氛围和节奏。 电影一开场就是男主在纠结要不要买安全套、买哪种安全套,与此同时劳拉也在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性意愿而不被贬低。这明显能够看出当下亲密关系中存在的性别化权力不对称:男性被期待主动进取,女性被期待设置边界;男性害怕被拒绝,女性害怕被评判。 电影虽然主要围绕一对男女的约会展开,但也间接呈现了女性友谊和集体智慧的价值,比如劳拉脑中的四个小人可以被视为内在化的女性共同体,代表了女性经验的多样性和集体智慧。这些声音的存在暗示了女性决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元视角,挑战了女性非理性、情绪化的刻板印象。从电影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劳拉的决策过程比男主更为复杂和全面,她考虑了权力关系、自我表达、情感需求和性欲等多个维度。 而且让我很乐意看到的一点是,在知道男主有过老婆时,电影并没有将叙事视角转到雌竞上面来,而是直接拒绝了这一叙事。电影中没有出现女性为争夺男性认可自身价值而进行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比较,最终导致女性个体或自卑或优越,相反,所有冲突和矛盾都发生在个体内部或男女之间,而不是女性之间。这种处理避免了强化女性之间存在固有竞争关系的刻板印象,与如今女性主义倡导的姐妹情谊sisterhood理念颇为契合。 电影通过将内心戏外化,打破了传统电影中女性角色往往作为“被看客体”的局限。将一次普通的约会转化为充满政治意味的性别博弈战场,让我不禁想起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提出的核心理论:“个人的即是政治的”。约会中谁倒酒、谁主动、如何表达欲望等细节都不是中立的,而是承载着性别权力和 cultural scripts。这种对日常生活的微观政治分析正是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是对现代两性关系的一次有趣且富有洞察力的探索,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亲密关系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文化文本。男女之间的约会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人互动,更是性别权力结构和文化脚本作用的重要场域。

上一篇:男主恐怖谷效应(大写的丑+演技烂)

下一篇:控制,经常是一场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