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一部壮丽的杰作!

拍得实在是太好了!众多令人赞叹的主题都可从中深刻地体会到,片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都十分的饱满、坚毅,十分的英雄主义。其生其死,其开阔其困顿,皆坚定、饱满、丰饶、充沛、强健,很有古典的美!这实际上是一部关于自由和信念的电影。

伊三郎为人真挚、义气,深谙且坚守武士道,却始终处在一种存在主义的困境当中。他囿于自己那无爱情且一直被支配着的婚姻、乖戾的妻子,囿于“愚蠢的习俗“、矛盾的处境之为对乖张且专制的藩主的忠诚。“我反省这一生的所作所为,觉得都不像自己做的。”乖张且专制的藩主 ,因为自身私生活的胡作非为伤害了其妻子,即便与妻子已有一子,依旧抛弃她,让她改嫁给伊三郎的儿子与五郎 。这是令人难堪和感到羞辱的权力安排和多方面目光的复杂角逐的矛盾处境,而当儿子与五郎在这种处境当中,勇敢坚持己见,与其妻子阿市产生真正的爱情时,伊三郎感到深深感动,这样的爱情让他焕发生机,一向正直的为人也让他在儿媳被压迫的家庭环境当中为儿媳提供保护。面对蕃主对阿市嫁给与五郎之后提出的无礼要求、做出的强迫行为,他在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局面中,选择反抗藩主,甚至做好了死的打算 ,与儿子并肩战斗,“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到自己是真正地活着。”最后,他死在了要把真相带出藩地的道路上,依旧对那使他焕发生机的爱情有一种十分强烈的信念和感动;临死前,他对孙女托付道:答应我,长大后要做一个像你母亲那样的女人,要嫁就嫁像你父亲那样的男人。他坚持住了他的信念,为他的信念而死,从做好了死的打算的反抗开始,从更早的对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的反思(这个反思是在完成对儿子婚姻的安排,对藩主提出退休请求之后)开始,他便得到了自由。

自由和信念显然同样体现在与五郎与阿市身上。母亲专断无理,喜欢对人冷嘲热讽 、凶恶打压、颐指气使,对阿市更是如此。而阿市以十分坚定和得体的方式坚持自身,不卑不亢,即便在后来藩主和家族的共同阻挠之下,依旧如此。与五郎选择与母亲为主导的家庭的反对进行抗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肩负起更多道义(为在目前下保护自己的妻子,为在藩主的权力下以及家族的阻挠下维护妻子的尊严,为维护与妻子的爱情),坚毅地使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最终大决战的时候,藩主派人来杀父子二人,来者残忍地把妻子阿市一并带来,用死亡威胁与五郎。阿市见自己坚守的信念陷入绝境,果断将身体插入身边的长矛,与无郎见状立马杀入前来找麻烦的武士当中,以死保护,最终二人死在对自由和爱情的信念的坚守当中,被深深受到他们爱情感动因而焕发生机的伊三郎,悲壮并葬在与前来杀害的武士们交战的院子里。

友人浅野带刀被要求去杀害伊三郎, 浅野带刀以职务不符合为由推辞(有一种深刻的智慧和坚毅)。而后面,伊三郎想逃出所在的藩地,他依旧保持作为自身职责的信念,要按照自己职责所要求的条件,才能让伊三郎离开,即便浅野带刀内心深处极其厌恶藩主的那些人(“但我们讨厌的家伙们在那里,恶心的东西。”),渴望帮助友人,但基于他的信念,他依旧选择与友人决斗。这场决斗也从影片开始,两人对和平的论述之前,用稻草人试刀(而非决斗)那个场景相呼应。

另外,该电影也可做最更宏大的理解。它是一个民族的隐喻,也就是说这一通故事好像讲的是一武士时代的没落。比如说那个藩主做了一个非常邪恶的的事情,为所欲为,没有人能够阻止。两个坚持武士道的人最后都死了,一个是死在他不得不坚守的职责当中,另一个是死在新的技术、新的武器——那个时候,枪出现了;枪在影片的最后才出现——当中。影片最开始是两人用稻草人试刀,讨论和平,沉浸于武士道——这好像是一种安稳生活的隐喻,一种稳定,一种自给自足的文化的隐喻。而影片后面则逐渐开始发生冲突,最终演化成留学,两位武士都是用武士刀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但伊三郎却死在了火枪之下——火枪在影片最末出现,仿佛在说,历史进行到此刻,武士道以及原来的那种生存,已经被不可挽回的破坏了。

上一篇:女主许妍其实现阶段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

下一篇:如果我是女主,我很难做得比她好